颜论 • 循礼而化(第六期)

发表时间:2018-03-10 09:33

01.jpg


党的十九大后,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好的时机。如何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健康完善的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和与之匹配的制度体系,对新时代和谐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而“礼”恰恰是和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须。中华礼仪源远流长,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人的修养层面,都有着非常系统而深刻的体系。新时代的国学践行究竟应该怎样继承和创新“礼”的内涵和形式?带着这一问题,笔者专程采访了中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颜爱民教授。颜教授的解读和思考为我们在国学践行中依“礼”化“成”提供了行动指南。


儒家“礼”

礼乐制度与和谐社会


08.jpg


Q:“礼”作为儒家核心思想的主要内容,其实质内涵是什么?礼乐制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何作用?

A: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礼”是实施体系,是“仁”的制度化、规则化。“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上》),“礼”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社会秩序规则,是数千年来中国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制度内容。


微信图片_20180310111608.jpg


孔子认为礼乐之道是天下治理之大道。“礼者止于外,乐者悦于内”。“礼”从外部规范人的行为,“乐”从内部熏陶人的心性。礼乐制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教化系统,是积淀于民族心理的一种文化认同制度。人是社会化动物,人的行为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制进行约束。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天下大治。孔子所处的春秋社会之所以出现种种“乱象”,就是因为“礼崩乐坏”。所以在孔子看来,必须维系礼制,使人克制欲望、约束行为、各安其位,社会才能和谐有序。

儒家“君臣父子观”

当今时代“礼”与名分间的关系


07.jpg


Q:近代以来,儒家“君臣父子观”所表达的正名思想作为封建礼教倍受批判,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当今时代应该怎样认识“礼”和名分的关系?

A:考察史籍,儒家的“君臣父子观”强调的是人要各安其本位,各尽其本分,尊重等级名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思想明确了上下长幼之间的行为规则和等级秩序,是有利于社会的有序发展的。近代以来,儒家的“君臣父子观”却成为批判封建礼教的焦点,“君臣之礼”、“父子之礼”被全盘否定。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方式显然是偏颇的。实际上,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一阶段,“礼”的具体规则可以变,但秩序还是要有的。只有遵循以仁义为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依“礼”化“成”,才能正己正人,有效协调人我关系。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礼制中确实有一些在今天不再适用的规则。《礼记》有言,“礼,时为大”。可见,对于最讲究形式和规则的“礼”来说,最重要的标准并不是“守成”,而是“顺时”。按照时代的需要来发展,这个认识即便到了今天其精神依然是一贯的。


06.jpg


“名分”是人类社会的荣誉体系和价值体系。社会类型不同,“名分”的内涵也有本质的区别。譬如封建时代把忠贞作为“礼”的道德标准,女性贤淑、忠于感情,受到尊重,具有行为示范意义。但贞节牌坊也抹杀了人的个性和自然欲求,具有时代的局限。在当今时代,“礼”的尺度和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国劳模、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革命烈士等等,这些荣誉称号中传达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是新时代“礼”的精神的价值呈现。

创新“礼”

真正做到以“礼”化“成”


05.jpg


Q: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根据时代特征的变化和主流价值体系的要求来继承和创新“礼”的内涵和形式,真正做到以“礼”化“成”?

A:“礼之用,和为贵”。历史发展到今天,“礼”的内涵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毋庸置疑,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必须通过“礼”这样的形式互相尊重,才会实现和谐。新时代社会价值体系和制度的深度转换需要对“礼”的内涵和形式进行适合时代特点和主流价值要求的转化和创新,才能真正做到依“礼”化“成”。


03.jpg


首先,从国家稳定的层面上讲,“礼”是每个人内心对国家的崇敬和对法律和秩序的遵守。在思想意识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忠于国家、忠于信仰、忠于人民。人人讲“礼”,人心才不会乱。妄议中央,就违背了“礼”的精神,必然被国家和人民所摒弃。


04.jpg


其次,从企业管理的层面上讲,“礼”是企业内部有效维护统一的价值体系和与之匹配的制度规则。投票制、裁决制、股东会或董事会表决制等决策规则和工作程序都是“礼”的具体体现。而这些制度和秩序对于降低协调成本、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群体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保持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02.jpg


最后,从个人修养的层面上讲,“礼”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感和言谈举止,这样你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如果过分强调自我的感受而脱离了“礼”的约束,就会沦为无法控制自我的“自然人”,其行为很可能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因此,“礼”是一个人内心对规则的遵循和敬畏,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的水准。只有将“礼”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成就幸福的人生。我们今天倡导和践行国学,就是希望通过大家合乎“礼”的言行去引领和改变一代人的精神风范,圆融世界、圆满自己!


采访/孔毅夫

编辑/罗雨霁

摄影/房昭旭


 扫一扫,即可关注
联系我们
电       话:0731-82296714    13308414996
投稿邮箱:1638442894@qq.com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路二段390号,湖南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C栋625号。
备案号:湘ICP17005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