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说 | 岳麓游山悅,稻禾香溢"真"发表时间:2018-05-16 21:44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在这样一个雨雾蒙蒙的清晨,我第一次参加国学践行宣传组师兄们约定的岳麓山登顶之行,同时也是宣传组学习分享之行,雀跃前往。 一、岳麓山寻道 麓山聚齐,一行八人,有师兄曰“八金刚”,大家行走在游人如织的登山队伍中,一路首尾相依,作为新人,沿路我一直细心倾听师兄们的各种言说,积德师兄一开始就建议不负时光,侃侃而谈他的读经感悟,提醒务必读经典之文,先贤的佳章妙句无不蕴含着深厚的儒释道之学,最好能通篇读通背透,于往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有极大益处。 我在心中默默搜罗起自己那点薄薄的国学底子,相形见拙,不禁自责蹉跎了以往学习的大好时光。 到北极峰小憩之时,见我面露疲乏,又教我可通过站桩来改善,师兄博学多才,又肯不吝赐教,真心感谢!沿途赏景,岳麓山这座距今三亿余年的南岳灵麓峰,不时给我欣喜。 抵达山顶时,薄雾中飘洒出疏细的雨丝,师兄们撑伞前行,擅长摄影的映华师兄捕捉到红的,蓝的,紫的……各色的雨伞,雨伞下笑语盈盈的人,和周围仙雾缭绕,郁郁葱葱的天地,浑然一幅和谐美景。 “八金刚”里有一位师兄为赴约从株洲而来,还是个九零后的大男孩,眉宇间透着一股同龄人少有的沉静憨实,看他高高大大阔步前行的身影,似乎喜悦满溢,在国学践行的路上,此行此景中,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充满着喜悦呢? 下山的路上,随师兄走了一小山道,说是当年取水的道,道窄,泥泞,山中湿气甚重,大家加快脚步穿行,领略这别有洞天之景。 轻松愉悦中听得积德师兄说的“蟒蛇洞”的传说,大家调侃着莫被蟒蛇大神掳走了去。如此偷得浮生半日闲,岳麓山一行结束,回家我查了一下岳麓山的相关诗句,王守仁的《登岳麓山》一句“何当此来聚,道义日相求”甚为贴切。 二、稻禾香求真 下午的分享格外让我期待。孔师兄饭桌上就分享写作心得,因为贪恋桌上美食,听得真切的是他讲怎么样从静态,动态,心态等方面,形式多样的,以擅长的文风,去铺陈、勾勒……所讲很细,只取了一瓢。惊喜的是他分享的高考改革,大喜事,欢欣鼓舞。 基金会秘书长田振和师兄以《文稿写作与处理的一些体会》为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丰富材料写作经验,从文章写作过程中的谋篇布局、结构安排、提炼标题、写作要求等四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了很多有益经验和实用技巧。分享过程中,他还结合自己以前撰写的一些文章具体讲解如何写好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文章。田师兄认为,要写好国学践行相关的文章,要多观察、多积累、多写作,坚持不懈的提升综合文字能力。 汪念师兄的分享惊艳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师兄,并得到了颜老师的赞许,他开篇就提到写稿的一个关键字“真”,给了我们十个有趣的“标题法则”,为宣传组师兄致诗一首。才思敏捷,融会贯通,期间我们聊到他的《青年说》,无不由衷欣赏折服。 汪师兄总结他在基金会的两年工作中,是这样一种传递大爱的场域深刻影响到自己,发真心,持正念,行正行。并在宣传组工作中,践行颜老师教的真人,真事,真情,真语的写作秘诀。 最有幸的是,对宣传组师兄们的分享和发言,中南大学教授/博导、基金会理事长颜爱民教授作了总结讲话,高屋建瓴,妙语连珠。颜老师就“真”字给在座师兄们作了更深一层的剖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人尽皆知的名句,天人合一的思想深藏其中,却不是任何人都能领悟到的。对于写作而言,意真,一切可成。好的文章不是华丽词藻堆砌而成,而是需要发真心,用真情,并需要一个“静”的环境,需要“定”的坚持。 简言之,写作时,端坐桌前,需先静心,而后此心不离欲写之作,心里时刻想着它,构思它,浮想它该有的样子,它才会不受阻碍的跃然纸上,得成佳作。颜老师亦感叹当今国之盛世,然并无文学界之盛世,无旷世佳作,寄希望于我辈子弟潜心研习国学精粹,汲取先贤智慧,造就一代文才之作。 此间亦提到苏东坡访梦境之地一说,颇具玄机,在座师兄,能否得前世善缘,造今世之福呢?能得此福,能得佳文,能为之发力的,也只有“真”了吧。 以上写于2018年5月12日,距汶川地震整十年,满屏尽是唏嘘感叹,然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发真心,愿祖国更加昌盛,人民更加安宁。 撰文/何 健 编辑/尹飞飞 摄影/周映华
文章分类:
6奉献者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