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理事长颜爱民教授受邀到长沙稻田中学作国学专题讲座发表时间:2018-10-24 15:20 10月23日下午,中南大学教授/博导、湖南省人力资源管理学会执行会长、湖南践行国学基金会理事长颜爱民应长沙市稻田中学邀请为全校师生进行国学培训讲座,颜爱民教授以“中国教育的根基、哲学基础、模式和底线——基于中国古典和教育现状的思考”为主题,从中国教育的根基在于重建文化自信、中国教育的哲学基础是守住“天人合一”、中国教育模式是建立多层次协调有效的“统一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关于“中国教育的根基在于重建文化自信”,颜爱民教授说首先教师队伍要建立文化自信,要知道中国文化是什么,如果不知道中华文化是什么而谈文化自信,是不会入脑入心的,只有文化自信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才能一代一代立起来。 颜爱民教授说,他2012年发起成立国学践行俱乐部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他认为这一定会是大势所趋,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定要先是文化的复兴,欧美国家近代工业文明也是诞生于文艺复兴背景下的。而坚定文化自信是建立在解析中华文化基础上的,现在国学践行公益研修班做的就是这件事,国学班通过研究国学,弘扬国学,传播国学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国学,受益于国学,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而国学班不少受众就是教师。 接下来颜爱民教授回顾了国家层面文化自信提出的过程,从2013年开始,习总书记陆陆续续在各种重大场合论文化自信,传递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文化自信也成为了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而且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颜爱民教授讲解“天人合一”思想,其观点是对前人的继承,亦是创新与发展。在解析季羡林、钱穆等国学大师的“天人合一”观点后,颜爱民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天人合一”思想观,他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国学的哲学基础,是人类界定人与自然关系的伟大思想成就,不仅不会过时,而且于当下世界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天人合一”思想运用于教育,颜爱民教授说,教育就是安命、立心;就是通过外部系统(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促成人的本质回归,潜能释放,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成就快乐和高价值人生,趋向“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肉体要成长,心性也要成长,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实现孩子身心和谐,与自然系统的和谐,让他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有正确的自我准则。评价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是否能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 为了要大家更好的理解“天人合一”教育机理,颜爱民教授还绘制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机制函数关系图,循循善诱,获得现场掌声连连。 颜爱民教授说,教育的核心是用心来滋养心,用心来唤醒心,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沉睡在心灵中的能力,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而不是理性知识的堆积。知识具有时效性,今天有用的知识,若干年之后,可能不仅没有用,说不定大部分都是错误的。而心性的成长对孩子来说是一辈子的事。 颜爱民教授说,应该把最有情怀最有道德的一批人去当幼儿园、小学、中学的老师,因为在这阶段孩子的心性还没有成型,价值观念正在成长,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而到了大学,价值观念已经相对成型,老师的品格对学生的影响反而会小一些,大学阶段更多的应该是以知识教育为主。 在讲解建立多层次协调有效的“统一场”时,颜爱民教授说,现在的小孩真可怜,在家里面一个人被六个人管,这让他想起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令狐冲,令狐冲被桃谷六仙注入六道真气,在体内又不能融合在一起,互相冲撞,这让他痛苦不堪。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域,“统一场”的建立对孩子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整理/尹飞飞 |